每年進入除權息旺季,許多股民都期待著帳戶裡進帳一筆筆現金股利,感受「睡後收入」的魅力。但你是否曾經發現,領到的股利金額好像少了一點?這可能不是公司扣錯了,而是依法幫你代扣了「二代健保補充保費」。
到底為什麼領股利也要繳健保費?該怎麼計算?又有沒有合法節稅的方法?這篇文章就帶你一次搞懂!
什麼是二代健保補充保費?
政府自 2013 年起,針對「非經常性所得」課徵二代健保補充保費,目前個人綜合所得有7成來自薪資所得,而舊制健保僅以經常性薪資所得計算保費,形成過度依賴薪資所得者的不公平情形。二代健保的財務改革是為使負擔更趨公平,並兼顧財務平衡,拉近相同所得者之保險費負擔。
1、一般保險費率5.17%
一般保險費率是根據經常性薪資所得(即月薪)當作計算基礎,通常在每月薪資發放前「自動扣繳」。
2、二代健保費率2.11%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(補充保費)是針對經常性薪資以外的所得或收入課徵,像是獎金、特殊津貼、股票股利等,自2021年起,二代健保的保險費率調整為2.11%。另外,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會由給付單位代為扣繳補充保險費,民眾不必自行繳納。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怎麼計算?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計算公式如下:
補充保險費=計費所得或收入 × 費率2.11%
哪些人需要繳納二代健保?
除獎金及兼職所得外,執行業務收入、利息所得、股利所得及租金收入等單次給付金額達2萬元以上,而未超過1,000萬元部分,均應扣繳補充保險費:
(1)由所屬投保單位發給,全年累計超過當月投保金額4倍部分的獎金(超過的部分單次以1,000萬元為限)。
(2)非所屬投保單位發給的兼職所得達一定金額時(103年8月31日以前,單次給付金額達5,000元;103年9月1日起改為單次給付金額達基本工資)。
(3)沒納入投保金額的執行業務收入。
(4)持有股票受分配的現金股利、股票股利。
(5)利息所得。
(6)租金收入。
股利收入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怎麼算?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計算公式=計費所得或收入* × 費率2.11%
單筆配股、配息收入,只要超過2萬元,即需繳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,以元為單位,角以下四捨五入。
若單筆配股、配息收入超過1000萬元,最多以1000萬元做計算。
假設 A 股票配發每股 NT$ 1 現金股利,你擁有 20 張 A 股票。
每一張股票的股利總額現金股利為 1 × 1,000 股 = NT$ 20,000 。
20 張的股利總額為:NT$ 1,000 × 20 張 = NT$ 20,000,達到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課徵門檻。
則會被扣繳 NT$ 1,000× 20 張 × 2.11%= NT$ 422 的補充保費。
投資人可以怎麼合法節稅?3個實用小技巧
1. 分散持股,避免單筆超過 2 萬元
例如,原本集中持有一家配息高的公司,改成持有 2~3 家不同公司,就能把單筆金額分散,避免被課補充保費。
2. 選擇發「股票股利」的公司
如果不急著拿現金,可以考慮持有偏好配發股票股利的公司,就不會被扣補充保費。但要留意股本膨脹與股價攤薄的風險。
3. 搭配高股息 ETF 進行分批領息
例如 00878、0056 等高股息 ETF,通常每次配息金額較小,較難達到補充保費門檻。且這類商品可分散風險,是不少小資族投資的首選。
4.使用股票期貨
除息當天可領取股息不用等,可以選擇在除權息前把現股賣掉,然後改買對應的股票期貨(如台積電期貨、聯發科期貨等)。
這麼做的效果如下:
除權息當天,股票期貨價格會直接扣掉股息金額(和現股一樣的調整邏輯)
不同的是,股票期貨不會發放實體的現金股利,而是將這筆價差直接加到在你的期貨帳戶權益數上,期貨帳戶的總資產是不變的。
也就是說,你雖然沒有領到實際的「股利」,但因為期貨價格下調,你等於賺到了價差,這部分就直接進帳了!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Q&A
Q1:我領了三家公司股利,各 1.8 萬,還要繳嗎?
不用。只要每筆都未超過 2 萬元,即使總和大於 2 萬,也不會被課補充保費。
Q2:我怎麼知道被扣了多少?
發股利的公司會直接代扣,通常可以從股息通知書或證券交割單中看到扣款紀錄,也可查詢銀行或券商對帳資料。
Q3:股票股利會被扣嗎?
不會。股票股利屬於「資本公積轉增資」或「盈餘轉增資」,不屬於補充保費課徵範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