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筆記】新手必讀!投資ETF有哪些成本?ETF的隱藏成本有哪些?小心內扣費用偷走你的獲利!

1718332745-626284571-g_n

上一篇介紹了 ETF是什麼 【筆記】什麼是ETF?ETF有什麼優缺點?與基金有何不同?

在了解ETF,準備開始投資之前,除了要了解追蹤標的、獲利方式,以及選股邏輯外

這篇來了解一下買ETF有哪些成本要注意?

 

ETF的交易成本有哪些?

手續費:買進和賣出的時候需要支付

證券交易稅:賣出時政府並會徵收0.1%的證券交易稅
內扣費用:在持有ETF時,發行商會收取ETF內扣費用,這個內扣費用會直接從ETF淨值內扣除,投資人不需要額外繳錢。
報稅:存股族領配息之後,每年五月申報綜所稅時需一併申報ETF配息所得, 還有二代健保補充保費、匯費等成本。

 

其中很常被忽略的投資成本要注意,那就是ETF內扣費用!

 

什麼是ETF的內扣費用?

內扣費用是ETF在追蹤標的指數時,需要支付的成本,又稱總費用率(Expense Ratio)。

ETF內扣費用是投資人只要「持有」ETF,不論有沒有獲利都須負擔的成本,並且會直接從ETF淨值直接扣除,不用再另外繳錢。
所以投資人每日看到的ETF淨值,都是已經扣除內扣費用的金額。

ETF內扣費用不像手續費或稅費等是一次性成本,投資時間愈長、內扣費用就愈高,且是不論是否獲利都會產生的成本,對長線持有的投資人影響較大。

 

去哪裡可以查到總費用率呢?
在各家ETF公開資訊的介紹頁,可看到全年的經理費率跟保管費率,但這並不是所有內扣費用的總支出,ETF實際的內扣費用,要在投信投顧公會或個別ETF的公開說明書查詢。

 

查詢總費用率時,建議以完整的一年作為觀察周期。不同ETF的成分股調整時間不一,故買賣周轉成本或其它雜支費用也不是每個月都須支付,只看單一月份或季節的意義並不大。

 

許多人投資ETF都是為了領股利,那你知道還有二代健保要付嗎?
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保險費率為 2.11%,課徵範圍包括高額獎金、兼差收入、執行業務所得、利息所得及股利所得,因此股票股利也屬於扣繳範圍。

 
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,一般認知是同一人、同一檔股票/ETF的單次股利合計超過2萬元,就會被課徵2.11%的補充保費。
不過,由於ETF配息結構由股利所得、利息所得、收益平準金、資本利得、資本公積等項目組成,只有股利所得與利息所得需要納入二代健保與所得稅申報。

 

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起扣點為 2 萬元,若有單一筆股利超過 2 萬元,就必須扣繳 2.11% 的補充保費。

 

單一筆的認定標準則是:

同一公司,股利發放日相同,就會合併計算並扣繳。發放日不同則分開計算

不同公司、發放日同一天發放,則為不同筆。

 

如果想避免扣繳二代健保,可以分散投資個股,若單一檔個股的股利未達 2 萬元,就不會被扣繳。

但2代健保的費用不算太高,若手上的ETF前景不錯,還是建議持有的!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